编者按:“八一”接近,连日来,本报记者别离走进驻浙部队,或在烈日下,或在半夜时,与官兵一同,进海岛、走边关、上哨卡,体会军事训练的艰苦,感触军魂的铿锵内在,见证今世武士的风貌。从今日起,本报推出一组体会式报导,以此向咱们最心爱的人民和武警官兵问候。
当你在机场候机室看着飞机起起落落,有没有想过,在每架飞机安全起飞、下降的背面,是武警官兵们忘我的贡献。
7月25日晚,记者跟随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执勤的武警杭州市支队六中队官兵,一同来到停机坪的哨位上,体会了一回“空港卫兵”高温下夜间执勤的味道。
21时15分,在工头员黄雪文的带领下,记者和即将上哨的兵士一同,在中队营区推出岗兵专用自行车,预备前往哨位换下现已执勤两小时的战友。记者的使命是到最远的哨位和武警兵士一同放哨。
“最远的哨位离中队营区约7公里,所以平常前往哨位需求骑自行车。”中队指导员亓波和记者说。在骑行了大约1公里后,咱们在指导员的带领下,进入停机坪安检处。本来,武警官兵相同要出示证件并经过严厉安检,才干进入机场规模。
一进入机场停机坪,一股热浪扑面而来。记者拿出贴身带着的温度计,放在停机坪上,水银柱指向40℃。“机场地理位置空阔,太阳直射后的水泥地上宣布的热量和飞机起飞发生的热量,都比别的的当地的气温高出许多。”亓指导员说,因为下午刚下过雷阵雨,并且晚上的风比较大,“今日还算凉爽的。晚上热的时分还超越60℃。”
在1号岗兵的带领下,咱们沿着停机坪上的指定道路骑行,不知不觉,汗水现已沿着脸颊流下来。
尽管有特定道路,但停机坪上的客运大巴、运货车依然不时从面前穿过,着实让记者出了把盗汗。辗转了大约两公里,咱们来到第一个哨位。刚刚被换下岗的兵士,衣服简直已被汗水湿透。因为岗兵背负的是护卫使命,需求一向坚守在飞机周围,所以没有电风扇等降暑东西,可是执勤的兵士一直精力饱满,警觉地注视着四周。
咱们向最远的哨位骑去,来到哨位时,记者已是汗流浃背,正碰上中队长王伟前来查勤。“哨位便是战场,尽管在哨位上汗流浃背,可是岗兵们执勤规范不降,警觉性不减。”王伟说。
高温天,咱们最忧虑的仍是岗兵的健康。中队专门展开“斗盛暑、战高温”专题教育,激起官兵履行职责的热心,一同依据气温、哨位散布、执勤警力等状况对执勤时刻做调整。在最酷热的正午时段,由干部顶替兵士执勤。
22时整,记者总算上岗了——和岗兵张俊一同顶替上一班兵士,接收护卫停在停机坪上的一架飞机。张俊说:“这架飞机是晚上刚刚抵达机场的,在机务人员查看并贴上封条后,交给咱们武警看守。任何人都不能接近飞机,包含机务人员。直到飞机再起飞前,机务人员和咱们进行交代,咱们对这架飞机的护卫使命才算完毕。”
记者和张俊在间隔飞机15米远的外围巡查,一开端的“新鲜感”在1个小时后逐步减退,空阔的停机坪上偶然能看到几辆轿车开过。周围飞机起飞、下降宣布的巨大轰鸣声,也检测着咱们的耐性。此刻,记者的衣服现已和后背“粘”在一同,额头上的汗不停地往下流,眼皮也开端打架,现已有些站不住了。深夜两小时的执勤,虽没太阳的炙烤,但相同炽热,加上窘迫,人更简单疲乏。
记者回头看了一眼张俊,这个“90后”小伙子依然精力奕奕,站得笔挺。问他:困吗?他摇摇头:“习惯了,熬一熬就过去了。”
“尽管又热又累,但看着自己护卫的飞机起飞那一刻,心里十分骄傲。”张俊腼腆地说。
零时,记者下哨,拖着疲乏的双腿,骑上自行车。又是半个多小时的旅程,和来时比较,却感觉无比绵长。此刻,只觉得双腿现已不听使唤,仅仅机械地踩着踏板。
比起刚来时的新鲜和振奋,此刻,记者更多的是慨叹,仅仅几个小时,我现已疲乏不堪。可是,中队的兵士们,365天均匀每天有两班4个小时在哨位上度过。尤其在这样的深夜,面临空阔的停机坪,看不见一个人,陪伴在身边的只要飞机和蚊子,还有炽热、单调、疲乏……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岗兵们没有慷慨激昂,仅仅朴素的一句话:为飞机看护安全,我不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