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妆品行业内品牌端参与者众多,市场发展相对成熟,品牌商掌握化妆品的定价权,盈利水平在产业链中最高。近年来,我国化妆品行业备案监管政策趋严,而新品牌不断涌现推动代工行业市场规模扩大。
化妆品是指以涂抹、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,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,如皮肤、毛发、指趾甲、唇齿等,以达到清洁、保养、美容、修饰和改变外观,或者修正人体气味,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。
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《中国化妆品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途分析报告(2025-2032年)》显示,在产业链方面,化妆品行业上游主要为化工企业等原材料提供商、包装设计与生产企业,下游为品牌商与渠道商。在化妆品产业链上游:原材料供应商与包材供应商化妆品原材料供应商多为化工企业,提供化妆品生产所需的有效成分、表面活性剂、香料香精等基础原料;中游:根据化妆品生产模式不同,化妆品制造商可分为专业的OEM/ODM代工厂商和品牌自主生产商;下游:品牌商及渠道商化妆品行业内品牌端参与者众多,市场发展相对成熟,由于品牌商掌握化妆品的定价权,盈利水平在产业链中最高,化妆品的销售经营渠道包括电商、百货、商超、化妆品专营店等。
随着我国化妆品行业快速地发展,行业监督管理力度也持续加强。近年来,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化妆品行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和政策,不断弥补化妆品行业生产、经营过程中的漏洞。其中,《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》及其配套的《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》《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》《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》等新规通过对原料供应、品牌生产/代工、产品注册/备案、销售及上市后监督等环节进行规范化要求,防控风险、落实责任,为化妆品行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。对于化妆品生产企业而言,这些法规政策的出台及变动对企业原材料采购、产品研制、生产和销售等环节均提出更高的要求。
化妆品生产通常可分为自主生产和代工生产两种模式,其中,代工生产是由制造方负责生产、提供人力及场地,采购方负责销售的生产方式。近年来,我国化妆品生产公司数整体保持上涨的趋势,从2015年4542家增长到5722家,并且慢慢的出现一批初具规模的代工企业。在国内经济升级的大背景下,花了钱的人化妆品需求逐步的提升,拉动上游化妆品生产公司数增加。
由于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社会化媒体对化妆品赛道的助力、国货品牌知名度提升,让我国化妆品赛道参与者数量持续增加。而对于新进入者而言,若选择自建工厂生产则将承担庞大的资产金额的投入,但若选择代工厂生产,品牌方可以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在其具有比较优势的环节,包括品牌建设、渠道营销等方面,助力品牌方实现利润最大化,这也推动化妆品代工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。